一人出一菜,美國自助派對Potluck
在台灣朋友聚會通常會約在餐廳,但在美國聚會習慣在某人家中,這時候通常會採用potluck的形式,要求參加者準備一道菜帶過來。potluck照字面意思就是「吃鍋看運氣」,原本指的是家常便飯,當主人邀請客人來家裡吃飯時,謙稱沒有特別準備,鍋子裡有什麼就吃什麼。Potluck後來演變成賓客自備食物,東家準備場地的聚會方式,也有人翻譯成「百樂餐」(「Potluck」──鍋的運氣? | 明報月刊)。
Potluck多元菜色,舌尖上的族群融合
Potluck有幾點好處,當派對規模大起來,準備食物不但耗時也號錢,一人一菜多少減輕主人的壓力。再來,美國族群來自五湖四海,口味也五花八門,自己帶愛吃的來交換,每個人都不至於餓著,還有機會藉由食物認識不同的文化。
我的公司也辦過Potluck,美國同事們打安全牌帶了煮熟的甜玉米粒與奶油通心粉,是人人都吃過,不見得愛吃但也不會討厭的食物。墨西哥同事則準備了炸春捲(Tortilla)、玉米片與豆泥,大紅豆熬煮成的豆泥沒有鹽糖調味當主食吃,跟台灣習慣的甜豆餡很不一樣。炸春捲則用了我辨識不出來的香料,同樣有點吃不慣。我帶去台式油飯也剩了一大盒,我猜他們對紅蔥頭、醬油與糯米飯的組合也是很陌生。幸好,老闆準備了兩手精釀啤酒,打開瓶蓋抿一口,不適應的香料變得柔和起來,再喝兩口,炸春捲與玉米片已成了最好的下酒菜。
如果重來一次,我會改做些「美式的中餐」,菜色就從連鎖店熊貓快餐(panda express)裏頭挑,像是裹糖醋醬的Orange Chieken,清燙花椰菜炒牛柳(Broccoli Beef)、或是蠔油炒油麵(ChowMein)之類的,總之就是材料一率先過油,調味時加兩倍糖,弄得像中式的快樂兒童餐,應該就會受我的墨西哥與美國同事觀迎吧?!
在Reddit上的Potluck眾多討論串,大家都有一道自己(吹噓)的拿手菜,可以讓其他人蜂擁而上一掃而空,簡單如炸雞塊裹上泰式辣醬與果醬,或是稍微複雜的菠菜朝鮮薊起司沾醬(https://www.gvm.com.tw/article/24853),日式魔鬼蛋、甚至有人買了葡式蛋塔再換容器裡當作自家烘焙的,Potluck的菜色豐儉由人,唯獨分享百家百味的精神放諸四海皆準。
比不吃香菜更嚴重的事, Potluck的地雷食物
台灣有陣子很流行野餐,大家會自帶食物到郊外享用,這樣的形式很接近美國的potluck,食物從製作完畢到開動前,有一段不短的空白時間,當菜餚從自家廚房移動到派對現場時,保存的方便性與食物安全變成了一個需要額外思考的問題。我歸納美國與台灣的食物安全專家給大家一些提醒如下(The Most Dangerous Foods You Can Bring To A Holiday Potluck)
- 常見過敏食物清單
- 一般人把不吃香菜、茄子、辣椒、榴槤、臭豆腐等食物掛嘴上,但不見得會說食物過敏的問題,輕則引發皮膚紅癢或腸胃問題,嚴重一點甚至要送醫治療。所以在不了解其他人的前提下,在準備Potluck食物時,最好避開奶、蛋、堅果、芒果、海鮮等常見的過敏食物,所以省略沙拉上的花生碎、杏仁粉,拿掉水果盤裡的愛文芒果,把奶茶改成紅茶、牛奶分瓶裝,雖然吃起來保守無趣,但能避免節外生枝。
- 食物腐敗的大魔王,竟然是澱粉
- 很多人吃生菜沙拉時總是特別小心,甚至會刻意避開蛋黃醬,擔心菜葉與油脂容易腐壞,殊不知裏頭的馬鈴薯才是隱藏的大魔王,2024年台灣河粉中毒致死的意外,讓大家注意到澱粉類主食在常溫保存的風險,所以蒸熟的馬鈴薯塊、未放涼的涼麵、不熱的油飯都是容易出問題的食物,如果在製作或運送的過程沒把握,盡量避開為上喔。
- 讓涼菜涼、熱菜熱,常溫保存不超過兩小時
- 溫度5~60℃(或40~140°F)之間是細菌滋生速度最快的區間,在亞熱帶的台灣即便寒流也超過5℃,因此不論冬夏都要注意。一般食物在室溫放置超過兩小時,就有腐敗的風險。所以準備Potluck食物時,最好在運送過程使用保冷劑、保冰袋、悶燒壺等容器,讓熱食常熱、涼菜保冰。
- 清潔再清潔,避開生熟食交叉汙染
- 許多人平日不下廚,遇到Potluck時臨陣下廚煮飯,可能忽略清潔的細節,造成生熟食交叉污染。對經常下廚的人來說,生熟食使用不同的覘版(或是同一塊覘版換面),是基本的安全準則。刀具在分切後清洗、擦乾,或是分成生熟兩把刀。如果時間允許,先處理熟食再弄生食,像是先切洗豆腐、丸子等即食品、再處理蔬菜,最後才是肉類,可以避免清洗生食時,水分噴濺汙染水槽與流理台,而清潔不完整造成食物交叉污染的問題。
賓主盡歡的Potluck上菜心機
前陣子參加台灣朋友的聚會,大家為了避免重複在群組裡預先報菜名,各式台式小吃、家常菜輪番出線,肉羹麵線、烤香腸、鹹水鴨、涼拌豬耳、雞腿排,核武軍備競賽一樣加碼,我填表時慢半拍只剩下飲料、小菜可以發揮。
說實話,遇到好菜的聚會很有口福,更要感謝朋友們大方,但同時還有不想被比下去的複雜心情。最後我帶了一道台式泡菜與仙草茶,兩樣都被吃完,收穫了滿滿的虛榮感,當中自然有些小心機。
首先是溫度,將太的壽司裡好幾次逆轉勝負就在於此,冬日裡炙燒生魚片讓人暖胃也暖心。套用夏天烤肉派對,食物裡自然是越涼越好,泡菜是涼菜,飲料是冷飲,兩樣做好後放冰箱冷藏,上路時再換入保冷箱一路5度C直送上桌,冰涼脆爽賣像自然加分。
其次是份量,我掐得比剛好少一點點,只要有一兩個人(或暗樁)試過而且口碑不差,食物就容易推銷出去了,「誰誰誰都吃過了,你要不要也嚐嚐!」「剩一半囉!」「最後一碗,先拿先贏喔!」盤子裡的分量越少吸引力越高,是名符其實的「飢餓」行銷。
上菜是藝術,處理剩菜也是一門學問。在豐衣足食的現代社會,聚會結束時桌上的剩菜往往還夠再開一次派對,通常主人會希望大家各自認領些菜餚,或是賓客帶走自己的那一盤即可,但也有些時候,主人會有想留的菜餚,總之記得菜一但帶來就成了主人家的東西,要帶走要留下都得先問一聲,留下好名聲才有機會下次再上門聚會。
太太在網路搜尋Potluck準備什麼菜時,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風景。有些以交換人脈為目的的聚會,吸引的全是來遞名片找工作的人,他們準備食物只顧便宜管飽,炒飯或炒麵最經濟實惠,結果一到派對發現桌上已經擺著十幾盆不同口味的炒飯……
美國人聚會常要求參加者準備一道菜帶過來,這樣做有幾點好處,當派對超過十個人,準備食物不但耗時也號錢,一人一菜多少減輕主人的壓力。再來,美國族群來自五湖四海,口味也五花八門,自己帶愛吃的來交換,每個人都不至於餓著,還有機會藉由食物認識不同的文…
由姚忠誠的美國時間發佈於 2024年8月31日 星期六
Last Updated on 2024-10-25 by POCA
7 Comments
Poca
感覺墨西哥人應該會喜歡台南小吃🤣
強哥的美國時間
我覺得台南蝦捲有機會受歡迎喔。
POCA
還有台南版土魠魚羹,魚肉炸的湯頭又很甜
強哥的美國時間
話說,我覺得美國的菜單很少有湯欸。
POCA
很多湯的,感覺華人比較有
強哥的美國時間
前幾天看到一對美國丈夫與台灣太太組合的部落客,他們在評價台灣的麥當勞餐點,丈夫提到第一次看到玉米濃湯的時候十分驚訝,因為美國不會供應湯,所以他完全不理解這為什麼算是速食。
POCA
聽你這樣講,荷蘭、比利時與馬來西亞好像都沒有湯耶 大馬沒有湯我比較意外,但有椰漿飯跟粥耶